没有空调电扇,古人如何捱过夏天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不少人已经进入了“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的消夏模式。我们如今有空调,那么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
今有空调房,古有含凉殿
在我们以为古人还只能是“心静自然凉”,或者靠扇子来消夏的时候,古人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发明了风扇和空调房。
在《西京杂记》中对汉朝人消暑避夏有所记载:
“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这种风扇模样的扇车以七个轮叶拨风,已经达到了“满堂寒颤”的效果,可见汉代的扇凉器具已经达到了现代风扇的取凉效果。
扇车
图源网络
《甄嬛传》中,炎炎夏日,仆人在钢中放入冰块,再将瓷缸抬进娘娘们的屋里来降温。那么古代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纳凉方式呢?
有的。
在唐代,比较富裕的人家便在家中建起了含凉殿,类似如今的空调房。含凉殿中的“扇车”放在凉水后,利用水能吹拂凉水,便形成了冷气。而到了宋代,更在厅堂内摆满鲜花,这样含凉殿中不仅凉爽,更充满了花香的气息,实在享受。
含凉殿
图源网络
今人之冰棍,古人之冰酪
进入炎热的伏日,吃冰棍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古代也同样有食用各种消暑清凉食物的习俗,希望以此达到预防暑热伤身的效果。
最早通过饮食避暑的习俗,可追溯于商周时期,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冰权”的官员“凌人”,专门负责冷饮的制作,冰也成为趋之若鹜的东西。唐代出现了“冰商”,他们冬天藏冰,炎日在街边贩卖。夏日炎炎,过路人热不可耐,往往会驻足购买,一食为快。
贮冰
图源网络
到了宋代,“冷饮”又有了新的突破。杨万里的《咏酥》便是对它的盛赞:
“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这个入口即化的冷饮便是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成为皇家私享的消夏圣品。元代马克·波罗入中国担任元朝官员,忽必烈请他食用冰酪,马可·波罗便把制作冰酪的技术带回了意大利,经由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食的冰淇淋。
宴饮
图源网络
冷饮虽好吃,可不要贪多
古人乘凉食冷饮是预防暑热伤身,但解暑也需要,解暑不当反容易引起中暑。
中医中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通常是因为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导致的头晕倦怠、口渴身热,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并且休息。阴暑则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是由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者大汗淋漓的情况下洗冷水澡或者食用冷饮,这种情况毛孔突然收缩,皮肤难以散热导致中暑。
图源网络
如何正确消暑呢?
1、应避免食用羊肉等燥热的食物,以冬瓜等消暑瓜果类代替;
2、体质弱的人避免食用寒凉食物;
3、体寒之人避免食用冰冻凉茶消暑,以祛寒湿的凉茶代替。
苦夏对于古人来说并不那么难熬,古人度过炎夏的方式反倒比当代人更有生活情趣,也更加亲近自然,在冰箱空调便捷的当下,你是否也想去体验一把古人的惬意夏日生活呢?冷气虽好,不要贪多哦~
[本篇完]
北京青樸書院
以传统文化
传递生活美学
天气越来越热,冷饮与热茶哪个更解暑?
以何消夏?当是以“荷”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