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的年代,古人怎么消暑降温呢方法比
在高温的天气当中,现代社会有多种方式降温,无论是空调还是电扇都是必不可少的降温工具。
夏季消暑必备那么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古人是怎么消暑降温呢?方法比你想象的还高级。
低端却显高级的扇子
在古代肯定也有不少地带的消暑办法的,比如利用扇子扇风,达到驱赶热气的目的。
扇扇子对贫民百姓来说可能就是闪两下,累了歇一歇,对于达官贵人来说,是可以玩出新花样。
电视剧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钱人就会让自己家中的丫鬟在床头为自己扇风,逍遥快活还不用自己动手。
夏天扇风消暑这扇风还是一个技术活,用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且要观察主人的神色来控制力度,让丫鬟们十分苦恼。
尤其是伺候皇帝的丫鬟,如果在皇帝睡着的时候风太大给扇醒了,那一定会受罚,要是皇帝被热醒了,罪也不轻。
看来,古代扇扇子还是一个技术活,扇扇子虽然能带来风,但是对于一些闷热的地区来说,扇子产生的风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扇子的作用并不大这个时候古人又是怎么办的呢?
有钱人们通常会在自己的卧室放上几桶冰块,让丫鬟们隔着冰块给自己扇风,这样冰块带来的冷气就会散播到自己的身上,凉爽舒适。
冰块降温
实际上,古人的冰块是从冬天储存下来的,人们发现,地窖可以很好地保存冰块。
按照科学的原理解释就是,地窖利用了土的热惰性,热惰性是一种土层的外与内的热量传递关系。
用冰块降温土层越厚,热量传递到内部也就越低,地窖当中能够接收到外地传递的热量很少,几乎就是一个天然冰箱。
虽然古人不懂科学知识,但是根据经验,古人们知道,这里就是一个贮藏冰块的极佳场所。
每当冬天的时候,古人们就会采集大量的冰块,放在冰窖当中,等待夏季的来临,人们才会开启冰窖,售卖给达官贵人们享用。
不过南方人很少能在夏天享受到冰块的的凉爽,因为南方几乎不结冰,即便是结冰冰层也很脆弱,不符合储藏的条件。
用地窖储藏冰以古代的交通来看,想要从北方运输过来,实在是有些困难,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冰块也撑不住长时间的运输。
直到唐朝,人们发现了硝石可以降低物体的温度,达到很好的结冰效果,此后硝石成为了重要的制冰手段。
古人对于冰块的运用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周朝,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在夏天的时候利用冰块进行降温。
用硝石制冰古代冰箱
有了冰块,古人自然想要将其利用起来,古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制作出了简易的冰箱。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商州的时候就已经有冰箱的原型,人们利用青铜器制成圆形的盒子,盒子的周围有专门放冰块的小盒子。
这样只要不断地续入冰块,冰箱的中间温度就能保持在极低的状态,古人们将水、西瓜等东西放在当中保存,其用途与冰箱相差无几。
古代的冰箱年湖北省的曾侯乙坟墓当中就出土了这样一件“古代神器”,古人将其称作“青铜冰鉴”。
专家推测,在商周时期,“青铜冰鉴”在贵族当中运用还并不广泛,只有少部分王侯比较聪明,制造出了这样的装置。
后来王侯将这种装置献入到皇宫当中,受到皇帝的喜欢,“青铜冰鉴”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皇室的用具。
后来人们在制造“青铜冰鉴”的时候开始注意它的美观,有的甚至利用高级红木来制作,其原理与其他冰鉴相同。
青铜冰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级工具对于布衣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不论是多热的天气,对于百姓来说,扇子、凉席才是最普遍的,一些条件稍微好的可能会跑到山洞当中“喂蚊子”。
古代的“空调房”
很难相信,在古代居然也存在空调房这种东西,不过由于造价成本太高,基本上只有皇室才配备有这种房间。
古代将这种空调房称作是“冰殿”,在“冰殿”的周围,覆盖有许多绿植,以至于白天接受的阳光辐射少。
清凉殿在“冰殿”的周围还有水源环绕,这些水源都是活动的水源,有专门的下人在水中投放适量的冰渣,当水源流过的时候,周围的温度就会明显降低。
最关键的是,“冰殿”的外围还有专门的木质机器,类似于风扇的样式,不过是手摇的,“风扇”将水中释放的冷气吹入到“冰殿”当中。
随着冷气源源不断地聚集,“冰殿”的温度自然就降了下来,形成了一个空调房。
用扇车降温最后,这些水源汇聚在“冰殿”的顶部,从冰殿的周围宣泄而下,如同喷泉一般,既是将冷的好地方,也形成了人为的美丽奇观。
对于古代来说“冰殿”的造价实在是太过昂贵,而且运营的成本也很高,基本上是皇帝的专属名词。
在炎热的夏季,皇帝就会跑到“冰殿”当中办公、休息,娱乐,甚至皇帝还会欣赏自己的“冰殿”,当做一种雅兴。
大明宫含凉殿概念图虽然普通贵族没有办法制造“冰殿”,不过贵族们还是能够模仿的。
贵族们模仿冰室的方式类似于人工“降雨”,其原理就是让下人将冰水混合物不断地往房顶上搬运,然后洒下,如同降雨一般。
只要冰水的数量足够,几个小时之内,贵族们居住的地方温度就能降下来,这个时候,有婢女在一旁扇风,虽比不上“冰殿”,但也舒适。
在《唐语林》卷五当中就有记载“有自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夏季消暑娱乐场所当自制的雨水飞下来的时候,就像是到了深秋一般,当然记载当中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可以从当中看出通过洒水的方式,降温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挖井降温
挖井降温顾名思义,就是在家中挖一口深井,夏天的时候就能够达到降温的效果。
人们在挖井的时候通常会预留一个手臂粗细的空洞,根据高温低压,低温高压的原理。
夏天地下的温度低,形成高压,地面的温度高形成低压,而气流的流动正好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房间里的深井因此,在夏天的时候,从地下传来的气流就会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达到降温的目的。
甚至在冬天的时候,房间内的部分冷气还会传入到地下当中,既能制冷又能保温,比起所谓的古代“空调房”,挖井的方式更加实用。
当然这种方式同样只会出现在达官贵人们的住宅地,毕竟想要钻取一口私人的井,普通百姓是承受不起的,更别说专门钻一个小洞。
深井上的小洞古代战乱频繁,百姓又容易流离失所,钻一口井对于百姓来说,用处并不大。
除此之外,古代消暑降温的方式还有许多,最直接简单的就是跑到凉爽的地方去,那些地方被古代的人们称作是避暑山庄。
比如,至今都还比较出名的承德避暑山庄,该避暑地点建造的时期是在清朝,由于该地夏季凉爽,成为皇帝绝佳的办公场所,也因此出名。
承德避暑山庄在了解了如此多的避暑办法之后,不得不感叹古代先贤们拥有的绝佳智慧,不论是“古代冰箱”还是“钻井求凉”,至今都让人觉得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