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的人生启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谈起《道德经》,有和无的定义是避不开的入门话题。有和无,顾名思义看得见的是“有”,而实际起作用的是“无”。
比如杯子、房子、车轮、风扇,能看到的,是”有”的部分,用的是“无”这部分。我们可以看见杯子的轮廓,但盛水是轮廓包裹的“空”的部分;我们住的房间,肉眼可见墙壁、门窗,真正住的是内部的空间;风扇、车轮可见的是外部结构,但起作用的还是“空”的部分。
再说中华美学中,讲究留白。例如在纸上画几个线条,它的美除了线条本身的美,还包括由线条分离出的空白部分的美。
这部分空间由线条相互产生的格局、形状、和给人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想象,是美的一部分,更是美的精华所在,它产生的艺术价值也许胜过所画的线条本身。
但如果没有线条,也产生不出留白的艺术效果。所以“有”和“无”,是组成事物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看待事物如果能从“有”和“无”两个方面去看,就能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把“有”和“无”都看到了,就是玄,也就是哲学层面的思维。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也是这么一层意思。
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放任什么都不做,而是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就放。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有”“无”相成的智慧。
这古老的中华智慧流传几千年,成为国中之萃。即使几千年后的当今,这种智慧也是弥足珍贵并不过时。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善是指的什么呢?
1.有规矩每一条江河湖海都有河岸线海岸线,它们有自己的边界,自然流动从不越界。在神话传说中,河有河龙王,海有海龙王,就是海也分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可见就算神话传说,古人也要赋予他们边界感。
2.有秩序水的流动从容不迫,不论缓急都是顺序而动。
3.前仆后继水的川流不息,象征着新旧更迭,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从容淡泊的姿态,不逾矩的自我约束,坚定不移地前进,是上善若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具有进步性意义。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有无,事看两面。看似不争的水,却是最具积极进取精神。这也是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他崇尚自然之本,不否定人性中不好的东西,而是用他的思想智慧去引导不好的东西,向着好的方向去。
比如说,人的私心。他没有去讲人自私是不对的,要大公无私为民奉献之类的话,而是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私心是人的天性,不可能消除,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但是圣人是怎么做的呢?
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做事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别人对你会更加敬重,到那时,你会得不到利益吗?若是争先恐后只顾蝇头小利,则必然成不了大器。
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老板,他的私心一定是赚钱,不然开公司干嘛呢。如果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制定丰厚合理的奖励机制,满足员工的利益在先,赚钱大家分,并且勤恳工作做表率,员工必然会为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以无私成其私。
中华民族的智慧博大精深,作为我们个人来讲,能领悟到一点皮毛就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