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宝宝突发性情况,我们该怎么护理
病初似感冒,起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等。
其他表现,体温过高时,可有嗜睡、惊跳等症;发热时间过长时,可以出现消化不良、食欲降低、面『色』发白、消瘦无力等症。
辅助检查可正常
尽管发热不退,到医院做血、『尿』、便、胸透等检查时,可能没有异常发现。
有的淋巴细胞可以轻度增高。
暑热症的转归与护理
有少数孩子可连续2、3个夏季都发生暑热症,但症状会逐年减轻。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今年发生了暑热症,来年的夏季来临之前,妈妈可以事先做些预防。可给孩子服用些预防暑热症的中『药』,有条件的把孩子移到凉爽的地区。
暑热症可持续1、2个月。气候炎热地区可持续3、4个月。所以,在孩子发热期,父母精心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原则上不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是母『乳』喂养儿,不要在此期间断母『乳』。给孩子吃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饮食。
室内要通风。
每天给孩子洗温水浴,水温要比孩子体温低3-4c。每次在浴盆中浸泡20-30分钟,水要相对多些。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水灌到孩子的口里和耳朵里。一定不能只让孩子自己在水里玩,成人不能离开孩子。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家庭中大多有空调、冷风机、电风扇等制冷设施,居住环境也比较好,拥挤家庭少了,室内通风也都很好,发生暑热症的机会不多了,但此症并非彻底没有了,在炎热的夏季,父母还是要注意预防的。
婴儿脱水热
婴儿发生脱水热的内在因素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
汗腺没有完全发育,不能通过出汗带走体内的热量,主要靠物理对流散热。
婴儿发生脱水热的外在因素在炎热的夏季。
室内温度过高。
小婴儿被包裹得很严,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
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
父母如何判断婴儿脱水热存在发生脱水热的外界因素。
无名原因的发烧,体温可高达40c以上。
烦躁不安、口唇干燥、『尿』少、面『色』发红。
工作中常遇到的病例
就诊时父母怕宝宝受风着凉,都是把孩子紧紧地包裹着,几乎是不透一丝风,车里开着暖风空调,就诊前,体温还是正常的,医院,一测体温,让父母大吃一惊,体温竟达到了40c,孩子发生了脱水热。
冬季里也同样会发生脱水热,有的书上把冬季的脱水热,叫闷热综合征。冬季里,尤其是没有取暖设备的家里,妈妈怕孩子冻着,不但把孩子搂在自己的被窝里,还用手臂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的脸也被蒙在妈妈的怀里。结果,半夜里孩子发生了闷热综合征,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
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婴儿都有发生脱水热的可能。新手父母要注意避免环境温度过热,注意补充水分,婴儿一旦发生脱水热,应立即打开包裹散热,补充水分。降低室内温度,但不能马上就把窗门打开,温度降得过快,对婴儿也是不利的。在冬季,可以在室内洒些水,把卧室门打开。不但新生儿会发生脱水热,几个月的小婴儿也会发生的,父母在护理中要加以注意。
头部受伤
婴儿易遭受头部伤
婴儿头部受伤多是由于从高处坠落下来所致。婴儿头大而重,身体相对小且轻。当婴儿从高处坠落下来,或不小心跌倒,或受到硬物撞击,大多是头部着地。
所以,婴儿很容易遭受头部外伤。
预防婴儿头部受伤要点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独自玩耍。
去除孩子周围的不安全因素。
不要忘记孩子没有自控能力。
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的呵护。
保姆看护的孩子,父母要时常嘱咐注意孩子的安全。
向看护人讲明这个道理:看护中不慎致使孩子受伤,千万不要隐瞒,一旦发生脑内伤,隐瞒就会贻误诊断,造成严重后果。
父母如何应对婴儿头医院的情形
1、外伤严重,需要手术缝合。
2、出血较多,父母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减少出血。
3、神志不清,医院,医院途中,要避免颠簸。
4、摔下后,孩子没有马上就哭,似乎有片刻的失去知觉,不哭不闹,面『色』发白,把孩子抱起时,感觉到孩子有些发软。无论有无其他异常,医院看医生。
5、父母尽管没有发现异常,但感觉孩子不像往常了,心存疑虑,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内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毫不犹豫地带孩子看医生。
想到脑内伤的可能
孩子头部受伤后是否有问题,不能仅仅看表面现象。颅脑受内伤不一定能很快表现出来。比如硬膜下血肿,可以在外伤后的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相应症状。
所以,如果孩子从高处跌落下来,尽管孩子没有任何异常,也不要掉以轻心。
1、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让孩子保持安静,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不正常表现。如有无呕吐、精神不振、惊跳、嗜睡、肢体运动异常等;
3、婴儿可能只会表现出嗜睡、烦躁、易惊、拒食、不易察觉的肢体小抽动。
如果时间长了,父母可能会忘记摔伤的事情,把出现的不典型症状误认为是感冒或胃肠道疾病,倘若父母没有向医生提供头部外伤的病史,医生也恰好没有询问,就有可能误诊。所以,有过头颅外伤的孩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父母不要忘记向医生说明,以便医生根据父母提供的病史,分析是否有脑内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