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风扇 > 风扇介绍

没有空调和电扇,古人如何度过酷暑,太有智

高考过后,现在到了暑假时期。正是酷热难耐,现在人可以用空调、电扇防暑降温,对付炎热的天气。那么,没有空调、电扇的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酷热的夏天夏避暑的?其实古人的避暑方法很多,避暑的效果似乎也毫不逊色于现代。

消夏图

选择穿轻薄透气的布料来做衣服

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写过“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吟》里的“雪古曳轻明”,应该是说穿着轻薄清凉的料子。北齐的学士在炎热的夏天工作时,穿的是透明纱衣。

穷人可以穿便宜的葛衣。《史记·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如陆游《乙夜纳凉》:“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觉发轻。”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中:“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北齐较书图》局部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除了葛衣以外,许多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都适合在极暑时使用。包括像苎麻织成的夏布,芭蕉皮织成的蕉纱,竹皮、木芙蓉皮纤维织成的竹布、芙蓉纱等等,“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也都能达到极薄透凉爽的效果。

苎麻面料的夏衣

《天工开物》乃服篇有夏服一节,专门介绍可以做“暑衣裳”的各种植物面料,就包括苎麻、葛等常用材料,以及极粗的苘麻、用芭蕉皮织成的蕉纱。

广东长年炎热,所出产各类夏服面料也尤为有名,丝绸类的“广纱甲天下”。除了大家熟悉的香云纱,植物纤维类的葛、麻、蕉、竹、藤、芙蓉布名目也有数十种,质量好的“织成弱如蝉翅,重仅数铢”。

香云纱

不花钱的避暑方式,脱巾散发甚至脱掉衣服,来凉快一下

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日转午,脱巾散发,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素。”更潇洒不羁的李白,还脱掉衣服,他在《夏日山中》里写道:“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脱巾散发

避暑用具:纱橱、胡床、凉席、凉枕、扇子

陆游《睡起》:“水纹竹簟凉如洗,云碧纱橱薄欲无。”周邦彦《鹤冲天》:“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古人也喜欢使用凉榻和凉席。《红楼梦》第三十回:“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凉榻

铺设凉席是比较通行的避暑方法。古代有一种用猪毛做成的壬癸席,避暑效果上佳。《河东备录》云:“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

扇子

扇子也是避暑利器。古人流行使用芭蕉扇,或曰葵扇,据说自东晋开始流行。《晋书·谢安传》中提到某人罢官归里,携带五万蒲葵扇,谢安开始使用,士庶争相模仿,一时间价格大涨。

芭蕉扇

有些富贵人家,还用起了机械风扇。《西京杂记》有相关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这段文字虽简略,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想象,这种器械的拨风原理应该是利用叶轮的旋转形成风源,即在巨轮上安上七个叶片,一人摇动手柄,七个叶轮飞速旋转,空气被搅动起来产生凉风。当然这种大型设备一般也只有皇宫贵族才有福享用了。

叶轮

玲珑说

古代虽然没有空调、电扇等设备,但是古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衣服用品来度过酷热的夏天。另外,烦夏莫如赏夏。北宋寇准诗中说到:“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白居易诗云:“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只要心静,自然清凉。古人的这种境界,是我们需要传承的。

世间清景是微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igs.com/yjbtby/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