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环境工作者需警惕热射病病死率最高65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孙小娱实习生王伊璇通讯员艾萧祥勇)近期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针对全国多地出现的热射病死亡病例,市民不禁想问——“热射病”究竟是何物?它为何在今年来势汹汹?对它又要如何防治?对此,记者采访医院。
属于重症中暑
病死率最高65%
据悉,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聚,从而引起神经器官受损。在人们的印象中,中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而热射病则是中暑这三种类型中最严重、最危险的,病死率高,住院病死率为14%-65%,ICU患者病死率>60%。
医院医师表示,热射病起病前通常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常影响脑、肝、肾和心脏等脏器。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通常热射病发生在温度>32℃、湿度>60%和无风的环境中。尤其是从事长时间工作或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同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更容易发生热射病。
现场救治很重要
快速降温是首要
据医院徐迎春主任医师介绍,热射病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他表示现场救治十分重要,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出现热射病患者时,现场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对于病情较重者,需要进行体外降温,降温包括:蒸发降温、冷水浸泡、冰敷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蒸发降温指可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风扇吹,抑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稀释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冷水浸泡指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冰敷降温指头戴冰帽或头枕冰枕,或将纱布包裹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部、腋下等血管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降温;体内降温指包括冰盐水灌胃或直肠灌洗。一旦低于38.5℃时,停止冰水降温,防止体温过低。
转运过程中应做到:密切监测体温,每0.5-1.0小时测量1次;持续有效降温,将救护车空调温度调至最低或打开车窗,冷水全身擦拭配合持续扇风降温;体表冰敷降温,4-10℃生理盐水输注或口服(清醒患者)。出现热射病患者,应立即转到ICU病房进行监护治疗。
高温杀手有偏好
这些人群需警惕
热射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酗酒或吸毒者、孕产妇,以及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的人。因此,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