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头显LUCIimmers与GOOVI
年已经走入下半场,回顾过去的7个月,由疫情带来的“宅经济”、“无接触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伴随着5G的到来,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高清沉浸视频的需求变成必然。人们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慢慢向居家体验影院级观影转变。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品类——高清观影头显。我观察了很久也试戴了不少VR一体机头显,都不能达到我对画质的需求,直到知道高清观影头显这个品类,不得不说它的画质跟众多VR一体机不是一个等级的,充分抓住了对画质有要求的玩家。而在这个细分品类中,同样可以达到高画质的头显目前市面上有这两个品牌,一个是LUCI,另一个是GOOVIS,写这篇测评文前我是同时购买了LUCI的immers标准版和GOOVISPro,两个品牌的客服和发货都很满意,毕竟都是多的产品,又是非刚需,服务还是很重要的。话不多说,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款高清观影头显到底怎么样。产品售价LUCIimmers大体分为标准版(售价为元)和LITE版(售价为元),两个版本主机都是一样的性能规格,区别只在配件上。我购买的immers标准版比LITE版多了一个HDMI视频转接盒,一个可拆卸的头箍和一个蓝牙遥控器。GOOVIS产品比较多,有GOOVISYoung,GOOVISG2,GOOVISPro,还有G2控制盒和D3控制盒。我购买的是目前最新的产品组合GOOVISPro+D3控制盒子(售价为元),如果单独购买GOOVISPro的话,售价为元。产品主要共同点和差异共同点产品形态:两者都不是VR一体机,只有显示功能,主体内没有芯片,没有电池屏幕:两个产品的核心显示屏都是采用了索尼0.7英寸的MicroOLED屏幕,都可以达到**2的分辨率,以及PPI像素密度,无纱窗无残影。差异视场角和PPD:LUCIimmers的视场角≈70°,PPD≈33.38;GOOVIS的视场角≈53°,PPD≈42,两者在同样的屏幕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光学展示出不同尺寸的虚拟大屏,文章后续会有详细阐述。(PPD:指单位视场角度内的像素密度,PPI一样的前提下,视场角越大PPD越低,二者相互关联)视频内容:LUCI有自己的视频播控平台叫LUCIHome,有安卓版,Windows版,Mac版,除了具备播放本地视频和头显调节功能以外,平台内置丰富的4K聚合内容,视频不光有电影还有其他类,包括演唱会,电视剧等,难得的是所有视频都是4K高清片源,当然也可以不用LUCIHome直接看第三方视频平台内容。GOOVIS的控制盒子内也有一个播放平台,等同于电视盒子的系统,没有自己的视频片源,可以安装第三方视频app看视频。播放视频类型:LUCIimmers不管是标准版还是LITE版都可以播放2D/3D,3D左右,3D上下,全景VR视频。GOOVISPro也可以播放2D/3D,3D左右,3D上下,但不能看全景VR视频。连接:LUCIimmers采用Type-C接口,有两种连接方式:1.用户可以通过LUCI自带的Type-C线连接同样具备Type-C接口的安卓手机、iPad以及电脑,值得一提的是LUCIimmers通过Type-C线连接华为P系列手机看3D视频,只需要在LUCIHome里开通手机3D视频输出功能就可以了,当然也需要手机具备3D视频输出功能才行;2.通过标准版里配的LUCIHDMI转接盒连接有HDMI接口的电脑、游戏主机,iPhone用户则需要再连接一个Applelightning转接盒。GOOVISPro采用固定在机器上的HDMI插头,用户只能连接有HDMI接口的电脑、游戏主机或者GOOVISD3盒子,不能直接连接手机、iPad和有Type-C接口的电脑。以上四点在文章后面都会一一详细阐述,下面我们进入对这两款产品的详细评测。外观包装打开包装,两款产品都有一个便携的收纳包,LUCIimmers便携包尺寸为mm*mm*95mm(厚),GOOVISPro便携包尺寸为mm*mm*70mm(厚),这两个尺寸的便携包对于一般的单双肩背包都可以轻松装下,而且GOOVISPro便携包上还有个提手,拿起来更加方便。核心内容部分两者的标准配置,都是主机+头箍/额托+绑带,外接传输线、转接线。两者都配有收纳盒,可替换的贴肤棉,LUCIimmers还配有一个蓝牙遥控器。不同之处在于:GOOVISPRO的额托与主机固定在一起,传输线也与主机固定在一起。LUCIimmers则采用分离的方式,不仅头箍与主机分离,传输线采用可拆的TYPE-C线接入,连面罩也是可拆分的。公平起见我把LUCIimmers的面罩按上和GOOVISPro做外观上的对比,从体积上看二者差不多设计上LUCIimmers更简洁干净,通体只有一个调节瞳距的旋钮,GOOVISPro略显复杂,色彩搭配稍微有些土气,它底面的各种旋钮工业感十足,给人一种精密仪器的感觉。看一下镜片这一面,首先很明显的能看到LUCIimmers的目镜要比GOOVISPro大差不多1/2,另外从面罩的尺寸上可以看出,对于近视的朋友佩戴GOOVISPro不需要戴自己的眼镜,它配有调节屈光度的功能,而LUCIimmers则是可以戴着眼镜佩戴,前提是眼镜框不能太大,普通尺寸的镜框都可以。从两个设备的质感上来说,LUCIimmers在用料上还比较良心,整个机器触感很细腻严密,面罩可以看到是硅胶材质,贴肤棉触感比较像人的皮肤,头箍的触感也很友好,应该是经过了一番测试。这方面GOOVISPro略差,通体塑料感极强,按键的按压感也不理想,拿在手里的触感实在是无法与这个价位匹配起来,贴肤海绵的质感也一般,没有可以放心的贴在面部的细腻感,另外额拖上的面料也不尽如人意。从重量上看,GOOVISPro是g,LUCIimmers加上面罩后是g,70g的重量差上手也是感觉比较明显的。连接/传输GOOVISPro在传输上,传输线较特别:带供电的HDMI线。经转接后以HDMI+USB接入信号源。对于非HDMI+USB组合的信号源,则需要另外购置转接装置。而实现直联目前只有少量笔记本电脑及GOOVIS出品的G2和D3的盒子可用,大部分情况下还得用HDMI+USB转接线。对于连接手机或者连接仅有type-c口的笔记本电脑的情况,GOOVISPro需另外购买转接线后可以使用。需要说明的是,GOOVIS的历代产品中,也有以type-c线为传输的产品(酷睿视GOOVIST2/Young),但该产品不支持3D播放功能。LUCIimmers则是以type-c线传输,主机端以Type-c端口插接。这样有个好处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上扯拉的情况,端子会直接扯下,以保护主机不受损。另外一点,作为一款可移动使用的设备,传输线的寿命一般是低于主机寿命的,我曾遇到很多同事拿着高端耳机去维修,因为线断了。说实在的,这个价位的主机绝对说不上便宜,适当的保护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Type-c可直接驳接雷电3口使用,也可以直接连接带视频输出功能的手机使用。从近些年在市场上推出主要信号源——电脑和手机来看,type-c端口作为视频输出口的应用正变得普遍。有些产品甚至取消了HDMI接口集成到了type-c内。目前LUCIimmers连手机可以说是最方便的头显设备。Type-c接口整洁,技术规约先进,以Type-c接口作为视频输的产品越来越多,可以说已成未来趋势。另外type-c接口在物理接口和电气特性对插拔耐久的定义更符合日常使用的需求。所以接口上看,无论是产品的前瞻性还是物理的耐用性,LUCIimmers都要优于GOOVISPro。对于HDMI接口的其他设备,LUCIimmers可以通过连接标准版里配的HDMI转接盒实现,可以连接电脑,游戏机,机顶盒等设备,对了还可以跟GOOVISD3控制盒完美连接,效果也非常不错。瞳距/屈光度调节设置从外形上看,GOOVISPRO调节设置非常丰富,有瞳距调节、屈光度调节、亮度调节、显示模式切换、3D/2D切换,而LUCIimmers仅有瞳距调节。LUCIimmers屈光度以兼容适配眼镜解决,显示模式切换、3D/2D切换均在LUCIHome平台里完成。先说二者都有的瞳距调节,GOOVISPRO的瞳距调节和屈光度调节集成在一个旋钮,推动左右两个旋钮就可以调节瞳距了,优势很明显是两眼可以实现单独调节,劣势是调节只能左右推动,而且调节过程力度不好掌握,没有阻尼感,很容易调不准。LUCIimmers的瞳距调节是齿轮式的,可以轻松做到精准的调试瞳距,缺点是无法做到左右眼分别调节。GOOVISPRO底部还有2个按钮,可以调节亮度、显示模式切换、3D/2D切换,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功能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几乎零学习成本。只是这两个按键的位置特别容易在取下或者佩戴头显的时候勿碰,导致重复操作。LUCI头显的亮度调节,模式切换和3D/2D切换以及3D左右/3D上下切换,都在LUCIHome软件里完成,大部分情况下软件可以自动识别视频的类型,不需要专门去调节。整体来说LUCIimmers的设置更像是一款未来的产品,而GOOVISPRO在这部分更传统一些。对于用户实际使用功能上区别不大。关于屈光度调节,市面上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少,但趋势是以兼容适配眼镜解决。在VR初期,绝大部分VR系统在设计中都是可以调整屈光度的,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产品放弃了这一功能,这是为什么呢?有个数据先科普下:拿我国来说,14亿人口中接近6亿近视人群,其中又有至少一半的近视人群带有散光,而对于正常人来说,没有近视又没有散光的人占比仅有10%,可见散光人群的比例之大。目前我们说的屈光度调节只能解决近视/远视的问题,对散光问题无能为力。GOOVISPro在面对度数较高的近视散光用户,也只能另配专用镜片解决。而对于像我这样近视多度有多度散光的用户,则是自行简单的调节屈光度,凭感觉调清楚了就可以了。但长时间佩戴后再戴回眼镜,眼睛还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舒服,不知道长期这样会不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另外当我想给家人朋友使用时,屈光度调节这个看上去很贴心的功能就变成了一个负担,每个人戴之前都要细细的调节一番,自己用的时候还要在调回来,确实不太方便。这个问题只有用了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到,所以个人感觉长期使用的话还是比较推荐LUCI的兼容戴眼镜的方式。佩戴体验对我来说,两者佩戴方式相差不大,都是以额托+绑带收紧后固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对面部压力最小,头显是可以“悬”在眼前的。在适当的调节下两者都能有效的固定,舒适度都是不错的。调节度GOOVISPro绑带以调整魔术贴粘合位置调节,有大约5厘米的调节量,调节度稍小,我给孩子戴是无法戴紧的。头围偏大或偏小的用户可能需要另配。这点LUCIimmers采用的是旋钮式调节,调节幅度比较大,小孩子和头大的成年人都可以照顾到。材质GOOVISPro的带子是革质+松紧带,用久了,不太好清洁。而且这种天鹅绒魔术贴粘合寿命有限,用到后期会出现不粘的状况,需要更换。LUCIimmers头箍上的带子是硅橡胶材质,配合旋钮调节,使用寿命应该没有问题,另外整体清洁起来也比较简单。承托GOOVISPro的额托较短,在佩戴较舒适的松紧力度时不能很好的将主机“悬”起来,(将主机抬起时,会有较大的回落)主机有一部分重量由鼻托承受。时间稍长后会感觉到鼻梁有点受压,鼻翼两侧受海绵挤压有压迫感。LUCIimmers的额托较长,使得整个头环在将主机悬空于面部时能提供较大的力,基本没有压鼻梁的问题,同时硅橡胶的带子自带摩擦力,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额托上的旋钮咬合也比较扎实,不会出现松动。但同样的,也有一点压鼻翼,但相对较轻。遮光/起雾LUCIimmers遮光方面较好,硅胶的面罩贴合性更好,差不多完能全封闭。也是这个原因,刚开始使用时镜头上会有起雾现象,几分钟内恢复正常。GOOVISPRO在明亮环境下稍有漏光,内置小风扇,镜片基本没有起雾现象。观感视觉方面两者相差较大,可以说各有千秋。画幅/画质大家查一下就知道,人眼的视觉范围水平极限值是度,舒适值是94度,垂直极限值是向上50度向下70度,舒适值是向上35度向下55度,根据人眼最舒适的视场角范围计算得出当人看到*的画幅时,会感到明显真实的沉浸感,犹如在眼前发生一般。换句话说达到这个分辨率和视场角才能够满足人眼在观影时候的基本沉浸感,这是我们谈这两款观影头显的大前提。受到科技量产的制约,很明显,目前顶尖的两款高清头显都没能达到理想值,那哪个更接近我们的理想值呢?哪个能更快实现这个理想值呢?我们继续深挖。前面说到了LUCIimmers和GOOVISPRO同样都采用的索尼的0.7英寸的MicroOLED屏幕,都可以达到**2的分辨率,以及PPI像素密度,无纱窗无残影,这些都是相同的,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只有0.7英寸的屏幕在无损画质的前提下放大上千倍达到巨幕的视效,在这里光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GOOVISPRO采用的光学做到了水平视场角≈53°,PPD≈42,相当于英寸屏。LUCIimmers的光学做到水平视场角≈70°,PPD≈33.38,相当于英寸屏。从数据上可以看出LUCIimmers牺牲了PPD,争取了更大的视场角和虚拟屏幕的尺寸,而GOOVISPRO则相反,用相对小的屏幕视场角,换取更高的PPD。那么这两种哪个效果更好呢?我们来看一些屏拍图。LUCIimmers在LUCIHome中看本地2D电影,画面几乎撑满额视野,很有IMAX厅观感。画质细腻,色彩表现也都不错,周围没有畸变,但由于拍摄设备有限,还是能看到有些变形。GOOVISPRO在调整好各项参数后,整体也较好,画面细腻而且没有变形。画面大小和在1.5米距离看55吋电视(高清,P画质)差不多,如果在影院的话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位置的视觉效果。在看3D电影《狮子王》时,明显感觉事物被缩小,没有影院的那种气势与震撼的感觉,但是3D效果明显画面前后层次感强烈,但沉浸感不够。再来看LUCIimmers,第一感觉就是画面大,直观感觉面积上大约是GOOVISPRO的1.5倍,但画面细腻度两者看不出太大差别。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我去查了相关资料,在一定清晰度的基础上,人眼看视频时很难看到颗粒,看静态图片时可以看到颗粒。我通过双方